南京邮电大学校徽

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艺术教育年度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艺术教育年度报告

高校艺术教育是学生提高文艺素养的一大途径,可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之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达到审美观念的提高,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2016年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精神并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积极开展了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具体发展情况公布如下。

一、课程设置和艺术配备

我校面向全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相关要求,我校继续加大艺术课程开设及建设力度,面向全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了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同时也开设了多门公共艺术课程,具体包括了《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开设课程涵盖了优秀中华文化传承、艺术作品鉴赏、音乐舞蹈艺术。

我校今年的课程计划有所调整,增加了相当一部分课程来丰富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在艺术专业课方面增设了广告政策与法规、色彩学、广告媒体研究、摄影与摄像、广告电视概论、电视作品编导与制作、音乐理论与鉴赏、美学原理、广告摄像与摄影等课程;在公共艺术选修课方面增设了西方音乐史、旅游与中国文化、中外美术经典赏析、聆听世界音乐、中外戏剧经典赏析、电影艺术欣赏、摄影艺术鉴赏、动漫广告艺术鉴赏、影视作品欣赏、音乐与心理、武术散手等课程;在艺术实践方面增设了民族打击乐赏析与实践、街舞欣赏与学习、以及交响乐欣赏与实践等课程。丰富而优质的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生选择面,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增强了我校的艺术教育实力。

在艺术师资配备及建设方面,目前,学校共有公共艺术课专、兼职教师23人,师资主要来源我校传媒与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相关人文艺术专业。同时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在原有外聘教师队伍基础上于2016年新聘请了专职大提琴、打击乐教师对团内的排练进行指导,提高了排练质量和节目水平。

二、艺术教育管理情况

学院不断加强艺术教育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对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含艺术课程),严格按照专业课程的管理制度管理,严控教材选用、教学进度表制订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并加强常规教学运行管理,保证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同时强化了学校艺术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按照学分制管理和本科教学监控体系的管理要求,将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纳入日常重点监控管理范围,切实强化了的课程考核及格率达到95%以上,课程考核优秀率逐年上升。

三、课外艺术活动及校园艺术环境

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紧紧把握“艺术实践”这一核心,以“三个一”(即一系列载体、一项抓手、一片平台)为主要工作思想,将公共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文化艺术社团是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抓手,是大学生接受艺术熏陶,加强艺术实践,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我校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气息融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积极参与各类校外艺术比赛和校外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艺术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多种类别的校外活动,如暑期送文艺下乡,将学生艺术实践舞台向校外延伸,一方面回馈社会,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我校实践育人的成效。

(一)打造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为龙头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组织了“春之声系列音乐会”“邮青春 邮梦想”主题晚会等活动,不断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

(二)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积极参加文化艺术节、合唱比赛、艺术教育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活跃了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三)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得到协调发展,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全面发展得到提升,也为学校创建文明单位注入强劲动力。

四、艺术教育基础设施投入

    多年来,我校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坚持把艺术教育融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成立了大学生艺术指导中心(后更名为大学生艺术团)、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与素质教育委员会,并按照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的内容,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和丰硕的成果。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有西洋乐团排练室、舞蹈团排练室、民乐团排练室等13间排练室,总面积约600㎡以供学生学习和练习需求,积极传递艺术的内涵与精神。